Lab News

A manuscript by Chen CY et al. has been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y Cell Genomics in August, 2023:

Chen CY, Chen TT, Feng YCA, Yu M, Lin SC, Longchamps RJ, Wang SH, Hsu YH, Yang HI, Kuo PH, Daly MJ, Chen WJ, Huang H, Ge T, Lin YF (in press): Analysis across Taiwan Biobank, Biobank Japan and UK Biobank identifies hundreds of novel loci for 36 quantitative traits. Cell Genomics.

研究安打

2018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預混非法藥物商品包的使用,已在人口中擴散而且没有性別差異

從2015年開始,亞洲媒體開始出現預混非法藥物商品包 (premixed drugs in commodity packets) 的使用報導。但後續關於此類型非法藥物使用在人口中的盛行率資料,仍然非常缺乏。研究人員分析2018年臺灣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的結果,發現預混非法藥物商品包 (圖1) 已成為12到64歲人口中常見的非法藥物使用方式之一,而且使用者中没有性別差異。這是由陳為堅教授領導的跨校-跨機構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已於7月15日被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線上刊登 (https://doi.org/10.2188/jea.JE20220356) 。

拉薩熱疫苗推行前的準備: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之診斷確定性等級在西非迦納的實地研究

拉薩病毒 (Lassa virus) 是造成急性病毒性出血熱的主因,流行地區為西非,每年有100,000至300,000 例的拉薩熱病例,並導致約5,000人死亡。拉薩熱的倖存者中,約1/3會出現單側或雙側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只有部分患者完全康復。一旦形成永久性的感覺神經性聽力損失,會造成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成本負擔,導致高的缺勤率、就業機會缺乏、社會孤立、溝通障礙、及心理困擾等。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 (Coalition for Epidemic Preparedness Innovations, CEPI) 因此將拉薩熱疫苗列為重點推動目標。由於SNHL常在症狀出現後的10至15天、或是在病人恢復期被發現,顯示有可能是病毒直接的損傷造成、免疫反應所中介的過程、或是兩者的結合所致。....本研究的目的在於評估位於西非拉薩病毒流行區之迦納 (Ghana)的在地醫院,回顧其病歷中關於SNHL之記載。...這是由陳為堅特聘教授領導的跨校跨機構團隊研究,包括Iddrisu Bukaria (尹得利,全球衛生碩士學位學程學生)、黃婉婷(全球衛生碩士學位學程與臺大兒童醫院)、及迦納的合作者。本研究成果已發表於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2022; 107(6): 1351-1354. (https://doi.org/10.4269/ajtmh.22-0161)。

大腦粒線體DNA的甲基化程度增加,與年齡增長及非法藥物使用有關

有細胞發電廠之稱的粒線體,不但擁有自己的DNA,它們的基因表現也會受甲基化(methylation)的調控。最新研究指出,在男性死者大腦的兩個不同腦區,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與伏核(nucleus accumbens),粒線體DNA的甲基化程度就有所不同。這兩個腦區之粒線體DNA甲基化位點之總合甲基化程度愈高,顯示生物年齡較大;而非法藥物的使用,則會加速這兩個腦區的年齡增加(或說老化程度)。這些發現是由陳為堅特聘教授/研究員所領導的臺大醫學校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之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剛於今年6月25日在Clinical Epigenetics線上刊登(https://doi.org/10.1186/s13148-022-01300-z)。

首次住院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藥物療效比較:出院後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最能降低再住院風險

首次住院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出院後若接受長效針劑型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相較於口服抗精神病藥物,可以降低15-20%的再住院率。然而,目前僅僅不到25%的患者,在出院的一年內會接受長效針劑的治療。如何讓更多病患可以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是未來降低思覺失調症患者再住院率的關鍵。這些發現是由陳為堅特聘教授所領導的臺大醫學校區與國家衛生研究院之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剛於今年5月15日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線上刊登 (https://doi.org/10.1093/schbul/sbac046)。

思覺失調症患者之菸鹼酸皮膚紅腫反應與細胞膜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從急性發作到部分緩解之動態關係

思覺失調症患者急性住院時,皮膚若貼上菸鹼酸瀘紙,並不會像健康對照組有明顯的紅腫反應。即使二個月後症狀已緩解,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菸鹼酸皮膚貼片測試仍是維持紅腫不明顯的狀態。相反地,健康對照組二個月後再測一次,皮膚紅腫反應更加明顯。進一步測量病人紅血球細胞膜上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相較於健康對照組,病人的花生油酸 (arachidonic acid) 濃度並未下降,反倒是內源性生物合成系統中,花生油酸的前導物 (雙同-γ次亞麻油酸,dihomo gamma linolenic acid; DGLA),與碳鏈增長後的產物 (腎上腺酸,adrenic acid) 都比健康對照組來得低。此外,不像健康對照組在基線時菸鹼酸貼片之皮膚紅腫程度與其細胞膜上的花生油酸濃度高低成正比,思覺失調症患者在急性住院時菸鹼酸貼片之皮膚紅腫程度與細胞膜上的花生油酸濃度並没有關聯,只有到了二個月後症狀已緩解時,病人的皮膚紅腫程度才與細胞膜上的花生油酸濃度有正相關,而與細胞膜上的DGLA濃度有負相關。綜合來看,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皮膚菸鹼酸貼片之紅腫反應不明顯,可能與患者免疫反應偏差有關,所顯示的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長期脆弱 (a long-term vulnerability)。這是流預所陳為堅特聘教授與臺大醫學校區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論文已在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2022年4月20日線上刊登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37-022-00252-w)。

孕婦產前常攝食富含抗氧化劑食物 新生兒過敏之風險較低

孕婦產前若經常攝食富含有抗氧化劑的食物,例如:水果或相當瘦的魚,則新生兒過敏的指標—臍帶血免疫球蛋白E (IgE)之濃度過高—出現之風險較低。反之,孕婦產前若經常攝食富含促氧化劑的食物,例如:炸魚條或罐頭魚品,則新生兒過敏之風險較高。這兩類食物與過敏的關聯,還會受到免疫調控基因IL4 與IL13的影響。這是由陳建翰助理教授 (輔大醫學院小兒科) 與陳為堅特聘教授 (臺大流預所) 之研究團隊發表於2022年的最新研究成果(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2-06951-9)。